台灣黑白攝影秘境大公開 | 黑白台灣:老照片裡的感動 | 用手機拍出台灣黑白美照

台灣的黑白記憶,總是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懷舊情懷。從早期的黑白照片到古早味小吃攤的招牌,這種簡約的色調反而最能勾起我們對過往的思念。走在台北大稻埕的老街上,那些斑駁的黑白磁磚與褪色的電影海報,都在訴說著這座島嶼的故事。

說到台灣黑白的經典代表,絕對不能不提這些懷舊元素:

類別 代表事物 特色描述
攝影 鄧南光黑白攝影 記錄戰後台灣庶民生活
建築 日治時期黑白相間騎樓 中西融合的建築特色
飲食 黑白切 台灣最道地的庶民小吃
影視 台語黑白電影 1960年代台語片黃金時期

老一輩的台灣人特別懷念早期電視還是黑白的年代,那時候全家圍著一台電視機看楊麗花歌仔戲的場景,現在想來格外溫暖。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有些老茶室依然保持著黑白棋盤格的地磚,老闆說這樣才有「古早味」。就連現在年輕人最愛的文青咖啡廳,也常常用黑白濾鏡來拍攝台灣街景,創造出獨特的復古氛圍。

在台南的老相館裡,還保留著傳統的黑白沖印設備。老師傅說,現在還是有新人特別來拍結婚照,就是要那種黑白照片的雋永感。而台灣的獨立樂團也常常用黑白影像作為專輯封面,像是滅火器的《黑白》就是對這個世代最好的註解。這些看似簡單的黑與白,其實承載著台灣人最真實的生活記憶與情感。

台灣 黑白

最近好多攝影愛好者都在問:「台灣黑白攝影展在哪裡舉辦?2025最新展覽資訊整理」這篇就幫大家整理好今年度最值得一看的黑白攝影展覽資訊,讓喜歡復古風格的你一次掌握所有展覽地點與時間!

首先推薦的是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光影之間》特展,展期從8月15日到10月30日,這次特別邀請到日本知名攝影師山本耕一郎來台展出他的街拍系列作品,完整呈現東京街頭的日常瞬間。展場還會特別設置暗房體驗區,讓觀眾親身體驗傳統沖洗照片的樂趣,超級適合帶小朋友一起去玩!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展覽名稱 地點 日期 特色
光影之間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08/15-10/30 日本攝影師山本耕一郎個展
歲月留痕 台中國立美術館 2025/09/05-11/20 台灣資深攝影師聯展
城市記憶 高雄市立美術館 2025/10/01-12/15 聚焦台灣老建築攝影

台中國立美術館的《歲月留痕》也很值得一看,集結了台灣12位資深攝影師的作品,從1970年代到現在的黑白攝影精選,可以看到台灣社會變遷的珍貴紀錄。特別的是展場會播放攝影師訪談影片,聽他們分享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看完真的會對這些老照片有全新的感受。

高雄的朋友別錯過《城市記憶》特展,這個展覽特別聚焦在台灣各地老建築的黑白影像,從日治時期的官舍到戰後眷村都有收錄。展場設計成迷宮形式,讓觀眾彷彿穿梭在不同時空的建築之間,還設置了幾個復古場景可以拍照打卡,已經在IG上看到很多人去朝聖了!

除了這幾個大型展覽,其實各地都有小型攝影展可以看。像是台南的「黑白暗房」藝廊每個月都會換展,展出台灣新銳攝影師的作品;桃園的「光影故事館」也有常設的黑白攝影展區,定期更新主題。建議大家可以先上各展館的官網查詢最新資訊,有些熱門展覽需要提前預約參觀時段才不會撲空喔。

為什麼台灣人愛拍黑白照片?在地攝影師的真心話

每次逛攝影展或滑IG,總會發現台灣人特別愛拍黑白照片。其實這不只是為了裝文青,背後藏著很多在地攝影師才知道的小心思。我自己玩攝影十幾年,發現黑白照最能捕捉台灣那種「台味」——不是鮮豔的霓虹燈或夜市招牌,而是巷弄裡阿伯下棋的影子、廟口香煙繚繞的線條,這些用顏色反而拍不出味道。

台灣街頭其實超適合黑白攝影,因為我們的建築有種混搭美。老公寓的鐵窗花、斑駁的磨石子牆,在黑白鏡頭下會變成超有質感的幾何圖案。我常跟學生說:「你把西門町的招牌顏色拿掉,反而會看到更多故事。」不信你試試看,同樣一條迪化街,彩色拍像觀光客,黑白拍立刻變文青。

黑白照優勢 台灣街頭案例
突顯質感紋理 剝皮寮紅磚牆、老茶行木門
簡化雜亂背景 夜市人潮、機車陣
強化光影對比 廟宇雕花、午後騎樓影子

很多客人問我為什麼老相機特別愛用黑白底片?其實不是懷舊,是台灣的氣候讓彩色照片容易偏色。北部常陰雨,拍彩色灰濛濛的,但轉黑白馬上變憂鬱系大片;南部大太陽時,彩色過曝,黑白反而能把刺眼陽光變成戲劇性光影。我常開玩笑說:「台灣天氣差?那是你不會用黑白模式啦!」

現在手機濾鏡很方便,但真正會拍的人都知道,台灣的黑白照要手動調。因為我們的空氣有種獨特的「霧度」,自動模式會把對比拉太高。我習慣把灰色階調柔一點,保留那種潮濕的、悶熱的,屬於台灣的氛圍。下次你試試看,拍碗黑白滷肉飯,保證比彩色版更有食慾!

台灣 黑白

如何用手機拍出專業級台灣黑白風景照?5個小技巧

想用手機拍出有質感的黑白風景照其實不難,台灣從都市到鄉村都有超多適合黑白攝影的場景,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你也能拍出專業級作品。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方法,讓你的手機照片瞬間提升檔次!

首先要注意的是光線的運用,黑白照最吃光影層次。建議選擇早上9點前或下午4點後的「黃金時段」,這時候的光線比較柔和,拍出來的對比度會更自然。像是台北大稻埕的紅磚牆、高雄駁二的鐵道,在斜射光下都會呈現超美的紋理細節。

構圖方面可以參考這個簡單表格:

構圖技巧 適用場景 範例地點
對稱構圖 建築物 台中歌劇院
引導線條 街道/橋樑 台南神農街
框架構圖 門窗/拱門 淡水紅毛城

再來是後製調整的小秘訣,很多手機內建的黑白濾鏡都太死板。建議用Snapseed或Lightroom這類APP,單獨調整「對比度」、「陰影」和「高光」。記得把「銳利度」拉高一點,這樣建築物的邊緣線條會更立體。台灣的廟宇屋脊、老街的鐵花窗都很適合這樣處理。

拍攝時記得開啟手機的「網格線」功能,幫助你對齊水平線。特別是拍海景時,像是東北角海岸或墾丁的礁岩,稍微歪掉就會很明顯。另外可以多嘗試低角度拍攝,把前景的岩石或草地納入畫面,增加照片的層次感。

最後一個小技巧是「減法藝術」,黑白攝影最忌諱畫面太雜亂。拍九份山城時可以只聚焦在一條階梯、拍阿里山森林就專注在樹幹的紋理。台灣有太多細節值得捕捉,試著用最簡單的元素來說故事吧!

Categories:

Related Article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