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倉頡輸入法的朋友,應該都對「屬 倉頡」這個概念不陌生吧?其實這就是倉頡拆字時用來歸類字根的重要原則。今天就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的拆字邏輯,特別是當我們遇到一些結構複雜的字時,真的會讓人想破頭啊!
先來說說「屬」這個字本身的倉頡碼是「尸火竹戈」(SFHI),拆解過程就很有意思。你看喔,「尸」是左上角的部首,「火」是右邊的「禹」字頭,「竹戈」則是下面的「示」部。這種拆法完全體現了倉頡「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基本規則。不過實際打字時,很多人會卡在「到底哪個部分要先取」的問題上,特別是遇到像「屬」這種上下左右都有筆畫的字。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整理了一些常見但容易拆錯的字例:
漢字 | 正確倉頡碼 | 常見錯誤拆法 | 關鍵技巧 |
---|---|---|---|
屬 | 尸火竹戈 | 尸水竹戈 | 注意右上部是「火」不是「水」 |
愛 | 月月心水 | 月心水 | 左上「爪」要拆成「月月」 |
龜 | 竹難山 | 竹日山 | 中間複雜部分用「難」碼 |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倉頡輸入法最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那些特殊規則。像是「複合字首」、「難字碼」這些設計,剛開始學真的會覺得很頭大。比如「門」這個部首要拆成「日弓」,而不是直覺想的「門」一整個字根。但習慣之後就會發現,這些規則其實讓拆字變得更系統化,打字速度也能提升不少。
我自己練習的時候發現,與其死背所有字根,不如多注意字型的「歸屬關係」。像是「屬」字右上的「禹」部,要看作「火」而不是單獨的筆畫,這就是「屬 倉頡」精神所在——把字當成由不同部件組合而成的結構,而不是一筆一畫來拆解。這種思維轉換需要時間適應,但一旦掌握了,遇到再複雜的字都能迎刃而解。
1. 什麼是屬倉頡?台灣人都在用的輸入法解析。其實屬倉頡就是我們常說的「倉頡輸入法」啦!這套輸入法在台灣已經流行超過30年,是很多上班族、學生族打字的首選。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見字拆碼」,把中文字拆解成基本的「倉頡字母」來輸入,不用背誦整個字的讀音,對於台灣常見的多音字或罕用字特別方便。
說到倉頡輸入法的由來,其實是香港人朱邦復先生在1976年發明的,後來在台灣發揚光大。它把中文字形分解成「日月金木水火土」等24個基本字根,再加上一些輔助字形,總共約有200多個組件。比如「明」字拆成「日月」、「好」字拆成「女子」,這種邏輯讓打字變成像在玩拼圖一樣有趣!
倉頡字母 | 代表字根 | 常見例字 |
---|---|---|
日 | 日、曰 | 明(日月)、時(日土木) |
月 | 月、冂 | 朋(月月)、有(月木) |
金 | 釒、钅 | 錢(金戈戈)、銀(金日女) |
實際用起來,倉頡輸入法有個很棒的優點就是重碼率低。像注音輸入法打「一ˊ」可能會跑出十幾個同音字要選,但倉頡靠字形拆解,通常打3-5碼就能精準定位到你要的字。而且它完全不用考慮字的發音,對那些「看到字卻不知道怎麼唸」的情況特別好用,比如「鑫」這種字,用注音可能要找半天,用倉頡打「金金金」就馬上出來了。
不過要上手倉頡確實需要一點學習成本,初期要記住那些字根對應的鍵位。但很多台灣使用者都說,一旦熟悉之後打字速度會快很多,尤其是打長篇文章時特別有感。現在手機上也有不少改良版的倉頡輸入法,像是加入聯想詞、簡化碼等功能,讓新手更容易入門。
最近好多朋友問我「2. 屬倉頡輸入法怎麼學?3個新手必看技巧」,其實學倉頡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啦!只要掌握幾個重點,打中文字的速度可以比注音快超多。我自己當初也是從完全不會開始練,現在已經可以盲打了,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給剛入門的朋友。
首先一定要把「字根表」背熟,這是倉頡的基礎。但不用死記硬背,可以把它拆成幾個部分來記。像是「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些基本字根,每天練習拆5-10個字,一個月左右就能記住八成。推薦用這個表格來幫助記憶:
字根類別 | 範例字根 | 對應按鍵 |
---|---|---|
基本字根 | 日、月、金 | A、B、C |
輔助字形 | 艹、氵、扌 | T、E、Q |
特殊字形 | 厶、卩、勹 | N、P、U |
再來就是要多練習「拆字邏輯」,倉頡最特別的就是取碼順序。記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內」這三個原則,遇到不會拆的字先試著用這個邏輯分析。像是「明」字就是「日月」、「好」字是「女子」,多練習就會越來越順手。
最後推薦用「倉頡練習軟體」來輔助學習,現在有很多免費的APP和網站可以練習。我自己是用「輕鬆學倉頡」這個APP,它有分級練習和測驗功能,還會記錄你的進步情況。每天花15-30分鐘練習,大概兩週就能感受到明顯進步。記得要從簡單的字開始練,不要一開始就挑戰太難的字,這樣才不會打擊信心。
3. 為何台灣人愛用倉頡輸入法?這些優點你知道嗎?其實倉頡在台灣流行這麼久不是沒有原因的,它可是陪伴很多台灣人從小打到大的輸入法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這麼多台灣人對倉頡輸入法情有獨鍾,這些實用優點可能連老手都不一定全知道喔!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打字速度快到飛起,熟練的話每分鐘破百字根本不是問題。倉頡的拆字邏輯很符合中文結構,打久了手指會自動記住字形位置,根本不用看鍵盤。而且它最大的優勢是不用選字,只要拆對碼就直接出字,這點比注音輸入法方便太多了。很多上班族都說,用倉頡打報告效率超高,完全不用停下來選字。
再來是通用性超強,不管什麼生僻字幾乎都打得出來。台灣人常用的「ㄧㄝˋ」、「ㄌㄧㄠˊ」這種字,倉頡都能輕鬆搞定。更不用說打名字時遇到奇怪的字,倉頡通常都能解救你。很多公家機關的系統也都支援倉頡,完全不用擔心相容性問題。
優點 | 說明 |
---|---|
打字速度快 | 熟練後可達每分鐘100字以上 |
不用選字 | 正確拆碼直接出字 |
生僻字支援 | 罕用字、特殊姓名用字都能打 |
系統相容性高 | 各平台、公家系統普遍支援 |
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優點是鍵盤位置固定,不像注音要記不同排列。倉頡的25個字根永遠在相同位置,學會一次就能用到老。很多台灣人從學生時代學倉頡,出社會後繼續用,根本不用重新適應。而且倉頡輸入法通常內建在系統裡,不用另外安裝,臨時用別台電腦也不用擔心沒輸入法可用。
說到學習門檻,雖然一開始要背字根有點痛苦,但其實台灣學校很多都有教,市面上也有超多教學資源。重點是學會後真的會愛上那種行雲流水的打字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台灣人學會倉頡後就回不去其他輸入法了。特別是工作上需要大量打字的人,用倉頡真的會明顯感受到效率提升。